米乐M6_YY体育_YY易游体育_米乐M6官网_yy易游官网-APP下载
手机:13988888888
电话:020-08980898
邮箱:admin@wzhsgj.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米乐M6易游在龙安区,说起特色农业种植,“马投涧小米”“大岷贡杏”“龙泉花木”可谓耳熟能详。悠久的种植历史、相对集中的种植区域、温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共同构成了龙安区特色农业种植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为龙安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因子。
龙安区特色农产品一方面名声在外、享有盛誉,另一方面也呈现出规模不大、附加值较低、产业链不齐全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龙安区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围绕红薯、小米、贡杏和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进行打造提升,力图通过做大做强本地特色农业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马投涧镇马投涧村有一处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基地,记者曾在今年8月探访过这里。该基地占地170余亩,承担了品种展示、大面积示范试验、富硒功能米试验和新型肥料对比试验等任务,为龙安区谷子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申冬生是该基地负责人之一,他同时也是辖区安阳市亿天米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11月1日,走进安阳市亿天米业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区,一箱箱、一袋袋包装精美的小米摆满展示柜。“我们不仅在马投涧镇建立了几块谷子种植基地,还引进先进的小米加工生产线,注重品牌开发,形成了良种培育、基地种植、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一体化运行,真正把 ‘马投涧小米’ 打造成 了产业。”申冬生说。
依托区域内现代化涉农企业的运营,龙安区的小杂粮产业形成了相对成熟、完整的链条,而贡杏、苗木和红薯的产业化探索之路也在积极跟进。早在6月1日,龙安区成功申办了首届贡杏丰收暨民俗文化节,邀请马投涧镇19个贡杏采摘园联合参与活动、进行展品展示,这标志着贡杏种植由分散种植转向了行业联合。根据龙安区农业部门的统计,该区贡杏种植 面积共1000余 亩、年产量100万公斤,产值近千万元。在发展红薯种植及其产业化探索上,位于马投涧镇的安阳市运保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凭借强大的育苗能力,可满足安阳市5万亩红薯的栽种需求。善应镇黑玉村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建设,以加工红薯粉面、粉条、酸辣粉为方向,延伸了加工链条。
龙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龙安区由农业部门牵头,联合相关行业部门成立了4个攻关课题组和4个服务保障专班,持续培育壮大红薯、小米、贡杏和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开展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研究,将从“人才、良种、市场、保险”四个方面提供保障。“区政府出资100 万元用作保险基金,鼓励各村党支部书记‘看准了就抓紧干’,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实行兜底保障。”龙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龙安区农业农村局将持续抓牢抓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举措,着力在品牌建设、延伸供应链条上下功夫,持续将产业发展作为群众增收重中之重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地上。
“现在,龙安区政务服务大厅的服务真是太棒了,不仅工作人员态度亲切,还耐心指导我填写表单,节省了大量时间。在‘好差评’系统上,我给他们点了一个‘非常满意’!”10月30日,在龙安区政务服务大厅,面对综合窗口人员的主动邀请,刚办完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小张,拿出手机一边扫静态二维码点击“非常满意”,一边连连称赞。
小张的满意体验反映了龙安区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推进“好差评”系统工作的成效。龙安区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致力于提升营商环境,通过“好差评”系统全面了解办事群众和企业的需求,不断改进服务措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近年来,该局利用河南省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通过多种渠道如窗口评价器、静态二维码、豫事办APP等,打造了一个线上线下结合、多角度的评价体系,确保评价设施设备全面覆盖。
在办事结束后,该局工作人员会主动邀请群众对服务进行评价,实现“一次一评”和“一件一评”。根据群众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推动服务改进,优化办事流程,加速受理过程,提升便民服务,从而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好差评”系统的实施让龙安区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能够及时获取反馈,改进服务方式,发挥评价的正面效应。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为标准,充分发挥‘好差评’机制的效能,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满意度为驱动力,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龙安区政务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
林木森森,曲径通幽,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爬上陡峭的石阶,便来到了大住圣窟旁。站在山腰处的小道向下俯瞰,宝山优美的风光尽收眼底。
“景区宏大,风光宜人,雕像精美!”11月1日,第二次来到灵泉石窟景区游览的李先生感慨地说,他之前来过一次,“这次来感觉变化很大,工作人员用心了。”
据了解,灵泉石窟景区分布着众多北朝东魏至北宋时期的文物雕像,由于年久失修,加之近代以来殖民者盗窃、附近村民上山活动等因素,景区石窟文物出现了风化、破损甚至缺失的现象,但仍不失为一处集佛教文化、雕刻、美术、书法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宝库。
近年来,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灵泉石窟景区始终处于封闭修缮的状态。龙安区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工作人员雷小兴介绍:“灵泉石窟景区整修工作前期投入资金 2000万元,按照国家3A级景区标准开展了环境整治。目前,景区内建立并完善了交通、水电、安防系统,增设了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步行道等设施,此外,还培养了优秀的讲解队伍。景区于今年9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国庆假期,共接待省内外游客万余人。”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龙安区高度重视域内文物的保护与修缮。作为主要职能部门,龙安区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持续跟进、强化排查,加大宣传力度,和各部门实行有效联动,把文物研究保护工作落在了实处、细处。雷小兴说:“灵泉石窟的整治是龙安区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所做工作的缩影。我们开展保护工作的目的正是为了传承,让更多人都能看到这些历史文物、文化古迹,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灵泉石窟景区的基础设施,深入挖掘文化价值,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更好地打造龙安区的文化IP,把石窟文化发扬光大。”
10月30日,龙安区医疗保障局在龙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召开 2024年定点医药机构医保业务暨法治教育培训会,区医保局领导班子、各部门负责人、辖区定点医药机构负责人和乡、村两级医保医师共计330余人参加培训。
参加培训的人员集中学习了医疗保障工作有关部署,龙安区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通报了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安排布置了辖区近期将 开展的医保基金监管工作。随后,各业务科室负责人分别围绕医保业务网上办理流程、日常审核发现的常见问题、门诊慢病政策等内容进行了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还领取了“医保明白人”政策口袋工具书、宣传参保缴费和待遇政策的宣传资料。
龙安区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本次培训,有关人员严守政策法规、规范服务行为的意识得到增强,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这有利于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构建更加和谐的医、保、患关系,切实维护参保群众合法权益。”
“口腔问题不容小视,这样的活动可以多举办些,为我们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更多健康和快乐 。” 10月31日,太行小区街道文明社区居民李大娘说。当天,一场旨在关爱老年人口腔健康的“老龄健康大家谈”进社区活动在太行小区街道文明社区开展。
本次活动由市卫生健康委、龙安区卫生健康委、市第六人民医院、太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以实际行动关爱老年群体,提高他们的口腔健康水平。
活动现场 ,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医疗团队以热情洋溢的态度, 用贴近生活的语言,向老年朋友们普及了老年口腔健康知识。该医疗团队人员不仅传授了正确的口腔保健方法 ,还通过现场义诊、口腔护理咨询等形式,帮助老年人解决口腔问题,增强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意识。
龙安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此次活动是对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健康问题的积极响应。下一步,龙安区卫生健康委将继续贯彻落实相关工作要求,整合医疗资源,举办更多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和老年口腔健康公益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老年人口腔健康的浓厚氛围。”
10月29日,彰武街道举办了“瓜蒌采摘”现场观摩活动,街道相关领导、各包村干部、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及相关人员参与。今年,彰武街道紧紧围绕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深挖产业潜力,着力打造瓜蒌特色产业,助力“产业兴旺星” 建设。
当天,观摩组一行先后到南彰武村、西高平村、北彰武村等6个村进行现场“验收”。各包村领导围绕瓜蒌本年度收成进行现场汇报,各村党支部书记做补充发言。一路看、一路听,既在对标先进中找到差距,又在交流学习中明确思路,为来年推进瓜蒌种植打下良好基础。
南彰武村党支部书记户为民介绍:“瓜蒌的果实、果皮、根茎均为中 药材,具有一次性投入、当年收获、连续多年受益的优势,每亩的产量大概在1000余公斤,亩产值在500余元,除去前期投入,预计今年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
今年,彰武街道瓜蒌基地种植面积约100亩,虽然是“试水”种植, 但瓜蒌长势、收成喜人。彰武街道利用闲置田地发展瓜蒌种植特色产业,牢牢牵住了产业兴旺的“牛鼻子”,着力让瓜蒌特色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观摩活动结束后,彰武街道召开了瓜蒌种植研讨会,针对观摩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各村瓜蒌种植人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为瓜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下一步,彰武街道将继续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培育乡村振兴新经济增长点,打开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彰武街道党工委书记彭国奇说。
“社区网格员的热心服务让我在家门口就解决了医保难题。”10月31 日,龙安区文昌大道街道龙信社区的居民王奶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近期,文昌大道街道的网格员深入社区进行全面走访,帮助居民解决医保办理等问题。
文昌大道街道网格员的记录本详尽记录了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医保参保情况、低保户、留守家庭、60岁以上老人及患有基础疾病等关键信息。这些资料被系统化整理为“一户一档,一区一册”的档案,并实现电子化管理,便于快速查询和实时更新,为构建“共建共享”社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您好,我是社区的网格员,想了解一下您家的情况。”这是网格员工作中的常态。他们按照计划,每日对一定数量的住户进行访问。面对老旧小区多、居民需求复杂等问题,文昌大道街道通过开展“日访三户”活动,不仅及时记录民生问题,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目前,文昌大道街道网格员积极开展工作,覆盖30余个小区的2500余户家庭。
“网格员辛勤走访,发挥了微小力量的巨大作用,让社区基层治理更趋精细化 。网格员多走路,群众就能少操点心。网络员已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和守护者。网格员提升了我们街道的基层服务水平,将治理成效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文昌大道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丽军说。